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本报讯(记者 岳晓琼)
近年来,绿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、素质不高,缺少明白人、带头人等问题,创建了“乡村干部教育实践基地”。以基地为平台,通过“建、选、育、帮、带”5项举措,探索出“党组织+教育基地+孵化园+领头雁+贫困户”模式,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。
建,即打造党建扶贫“主阵地”。每个乡镇通过整合资源,建立1个占地面积不少于20亩、综合教学楼不少于300平方米,设有教学区、实践区、生活区+校外实践基地+创业孵化园的综合性培训基地。
选,即严把参训学员“门槛”。重点从有发家致富和创业意愿或有公心、有培养潜力的农村党员群众、回乡青年、退伍军人等各类优秀人员中遴选,确定培训学员名单,纳入培训学员信息库。
育,即锻造本土人才“孵化器”。选聘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致富模范作为固定教员,采取封闭教学、现场模拟、就地实践等方式,使精准扶贫帮扶对象、农村党员掌握实用技术,推动他们成为行业“多面手”、致富“领路人”。
帮,即扶持创业能人“领头雁”。在有条件的创业致富能手当中,重点培养一批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“明白人、带头人”队伍,为他们提供资金、贷款、孵化基地等政策支持,壮大一批创业致富产业、扶持一批党员领办农业合作社。
带,即创建党建脱贫“助推器”。以基地为辐射核心,实行“基地+公司+农户”、“协会+党员+农户”等模式,成立专业协会22个,为农村党员群众搭建了脱贫致富平台。
据统计,截至目前,基地参训学员中500余人选进了村“两委”班子,涌现出“明白人、带头人”262人,带动12441名贫困群众增收2386.9万元。2016年绿春脱贫工作首战告捷,减贫13100人,退出10个贫困村,摘帽1个乡。